黄酒辉煌数千年,却被小老弟白酒拉下马,现在少人问津,为啥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2-06-09 11:50 回复:0 关注量:162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虽然都说我国的酒文化已有几千年,可在历史的长河中,大部分时间,它的主角都是黄酒,而非现在人认为的白酒。



“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打虎所饮的“三碗不过岗”,如果仔细推论,喝的都是黄酒,这也就解答了人们总问:为什么古人酒量那么高的原因。



黄酒通常只有20度上下,不比现在动辄50多度的高度白酒。



清朝的时候,黄酒可是贵族酒,只有有钱人才能喝得起,并且是喝酒的主流。而彼时,白酒还是个只有贩夫走卒、下里巴人才喝的酒,是上不了台面的。



然而,时至今日,除了江浙沪一代的人们,还保留着喝黄酒的习俗外,其余各地早已成了白酒的天下,那么短短的数百年,黄酒到底怎么了,让人们的饮酒习惯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原因一:受制于工艺



众所周知,黄酒的原料主要是大米、黍米等谷物口粮,而白酒的原料是高粱。



在以前,农业水平还不够发达,每年的粮食产量相当有限,如果社会盛行喝酒之风,毕竟会影响人们的吃饭问题。



纵观历史,禁酒令从西周就开始出现,唐朝时期,因为粮食的收成不好,便颁布了禁酒令。



而高粱虽然也是粮食,但因为味道差难以下咽,根本就不是人们的日常口粮,然而它又非常适合酿酒,所以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原因二:受制于时代



现在的白酒,是从元代烧酒演变过来的酒种,因为当时定都北京,便逐渐在北方地区生根发芽。



可以说,直到明清,黄酒依然是人们的饮酒首选,但当时,社会动荡加剧,各地战乱频仍,不仅粮食减产影响酿酒,更是影响了黄酒运输的运河以及陆路交通,阻碍了黄酒的繁荣发展。



1955年,为了解决粮食短缺,以及人们的喝酒问题,有关部门从前苏联引进食用酒精勾兑,这种方法耗粮少,出酒率高,相比之下,进一步挤压了黄酒的发展空间。



原因三:受制于口感和度数



黄酒度数低,口感绵甜、柔和,适合以前的慢生活,诗情画意。



而现在人饮酒,更多习惯了高度酒的刺激,豪爽。清代就有人说过一句话:“既吃烧酒,以狠为佳。”可见这种口感和口味的变化。



而且因为度数低,可能喝好几碗都不醉,不过瘾。但是,高度酒就不同了,对于酒量不好的人,可能一点点就要小醉微醺了。



大部分白酒,酒精度数都能达到50度以上,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在53°左右缔合得最紧密,口感最为醇厚,通俗的讲,要比黄酒更过瘾。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