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品牌茅五剑泸地位稳固,数千个中低端品牌争霸
老广除了爱喝早茶,也爱喝酒。2020年,广东人喝酒花了将近560亿元。
广东是中国酒业的风向标,这里是中国酒类市场变化的一个缩影。如今,广东是酱香型白酒消费金额最大的省份,与这里的城市发展一样,在30年前,甚至5年前,酒水消费又是另一番景象。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清香流行、浓香崛起,低端白酒需求旺盛
20世纪90年代以前粮耗低、出酒率高的清香型白酒,满足了粮食缺乏时代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饮酒需求。1980年,中国白酒产量约为215万吨,清香型白酒产量占白酒总产量的70%左右。
这一时期以汾酒、竹叶青等为代表的白酒在广东十分畅销。当时,广东诞生了一些知名的本土品牌:吴川梅鹿液、清远飞霞液以及佛山凤城液。
生产的进步让粮食供应不足的制约因素消失,清香酒的优势随之减弱。泸州老窖等浓香品牌的推广培养了消费者的饮酒习惯,浓香型开始流行。1984年,中国白酒年产量达到350万吨,浓香白酒占比达55%。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行,名优酒价格逐渐放开,五粮液、泸州老窖、古井贡等川、苏、鲁、豫、皖浓香白酒主产区企业,启动了全国化扩张。
此时,广东的城市建设正紧锣密鼓地展开,许多民工投身其中,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对低端白酒的需求量很大,比如九江双蒸供不应求。“那个时候,经销商拿到九江双蒸的产品就意味着赚钱,一件难求”,一位从事酒行业近30年的人士告诉笔者,“20世纪90年代的九江双蒸很火”,后来顺德红米酒、张裕白兰地的销量也开始增加。
1997年,靠着音响获得第一桶金的广州白云先锋电器厂黄维崧杀进白酒行业,推出了小糊涂仙酒,凭借着终端拦截的方式,在广东市场异军突起。1998年山西朔州特大假酒案震惊全国,并无关联的山西汾酒受到严重影响,清香型白酒市场也出现下跌。
20世纪90年代,外来品牌陆续出现在广东市场,但整体而言较少。中档白酒市场被古绵纯、皖酒王、泰山特曲和江口醇诸葛酿为代表的品牌霸占,贵州醇、孔府家、孔府宴、稻花香也在这一期间进入广东。
茅、五、泸、剑形成高端格局,上千品牌“入侵”,诸侯混战
2000年,水井坊进入广东,定价高于当时价格最高的五粮液,成为高端白酒在广东的开路先锋。一年后,另一高端品牌国窖1573也杀进广东。这一年,全国白酒销量800万吨,广东占了10%,消费金额在100亿元左右,排全国首位。
肥沃的消费市场,让进入广东的品牌都收获颇丰。在当时的广东,皖酒王年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小糊涂仙销售额可达到10亿元;江口醇诸葛酿突破了2亿元。2003年有超过1000个品牌进入广东,广东白酒市场愈发内卷。
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浓香型白酒在中国酒水市场拥有最大的声量。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品牌成为中国高档白酒的代表。“依托广告,21世纪初水井坊、酒鬼酒赢得了庞大的市场份额。泸州老窖、五粮液在广东的表现可圈可点”,一酒商回忆道。
2004年,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泸州老窖、水井坊占据了广东高端白酒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一年,东方喜炮强攻广州,老名酒全兴大曲再度进入广东,开口笑也十分活跃,宋河、赊店、顾家酒等也将触角伸到了这里。小糊涂仙、百年糊涂、太白醉、稻花香、高炉家、开口笑、金六福以及古绵纯、皖酒王、泰山特曲和诸葛酿等在广东中档市场的争夺战依旧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