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三雄:我记忆中的绍兴酒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2-04-07 11:36 回复:0 关注量:48

 

前些天春雪飞扬,下课时与同学们踏雪而归,“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的诗句脱口而出,几位同学也纷纷讲起了“雪诗酒”,也更兴致勃勃问了我绍兴黄酒的情况。

绍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东方威尼斯”,是著名的水乡酒乡桥乡。“酒缸、酱缸、染缸”和丝绸是绍兴历史手工业发展中积淀的传统工业文明。唐朝期间,“日出华舍万丈绸”(华舍为绍兴的一个乡镇)就是自古为“鱼米之乡”的写照。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绍兴,我私下以为,最最闻名于世的应该是绍兴黄酒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兰亭序》。

那天雪地中同学们的谈话交流以及这些年在外工作,总感到朋友们都知道绍兴黄酒、孔乙己茴香豆,但对绍兴黄酒前生今世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基于两个原因就想说一说绍兴黄酒。一是绍兴在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发展日新月异,作为绍兴人,遗憾不能参与其中,“莫以善小而不为”,理应找一切机会宣传绍兴以尽微薄之力。二是家父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一生在云集酒厂、沈永和酒厂、酿酒总公司(古越龙山)工作。前年初过世后,因为疫情和工作关系,前年、去年清明,预计今年清明也难以回老家上坟祭奠,写点绍兴黄酒文章也是对仙逝父母的思念。

黄酒、葡萄酒、啤酒并称为世界三大古酒。黄酒只产于中国,兴于中国。中国古代喝的酒应该都属于黄酒或者黄酒的前身。古代以稻米或高粱或粟为原料的米酒,因为酒曲量少、发酵期短,因此而酿出来的酒又叫“浊酒”。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煮酒论英雄”,这酒肯定是黄酒。白酒是蒸馏酒,直到元朝才随着蒙古四处征战引入中原,温酒煮酒的只能是黄酒。黄酒还可能是三大古酒中最为古老的,因为黄酒的起源太悠久了。

相传黄酒起源于大禹治水之时,大禹以“疏”为主治理江河防灾除患,动用了大量民力民工,民以食为天,干活的人多必有专门做饭之人。有一天,做饭的人忘记了一部分放在桑园中熟饭取运分发,很多天后记起找到查看,饭已发酵有了液体,舀而饮之,味极美口齿留香。大禹手下的官员仪狄受此启发专门研究酿制出最为古老的黄酒并将之献于大禹,大禹饮之,“味甚美”。但大禹是谁,“三过家门而不入”之人杰,马上清醒地认识到这东西不能流传扩散,都去享受了谁来疏浚河道?下令严禁,并疏远了仪狄。但美好的东西总是阻拦不了的,黄酒就这样偶然的产生,必然的扩散流传下来。

元朝之前皆黄酒,华夏处处有黄酒。最悠久、最有名、最美味的当然是绍兴黄酒。春秋吴越争霸之际,卧薪尝胆羽翼已丰的勾践率军伐吴,老百姓献醪劳军,“醪”即“带酒糟的黄酒”。兵卒多而酒水少,怎样才能发挥最大的励志作用,有范蠡、文种这样的高参在,越王勾践将“醪”投之于河中,将士舀水而饮以壮行,这条河也成了千古闻名的投醪河。2500多年岁月静好,投醪河仍潺潺流淌在绍兴城内,默默地为历史作证。“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2500多年前绍兴酒的气派。武有“投醪河”,文有《兰亭序》。东晋王羲之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文人墨客,少长咸集,在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惠风和畅的兰亭溪边,曲水流觞,饮酒吟诗,“虽无丝竹管弦之乐,亦足以畅叙幽怀”。是夜,王羲之大醉书《兰亭序》,黄酒成就了千古第一行书,《兰亭序》亦把绍兴酒推向了无限的时空。绍兴酒和《兰亭序》,这可能是世界上最丰满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典范了。

史书有记载,民间有传诵。绍兴民间素有“五女”故事相传,美女西施、才女唐婉、情女祝英台、孝女曹娥、侠女秋瑾。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钗头凤》留下了千古爱情悲剧故事。侠女秋瑾有诗“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壮怀激烈,感人至深。

绍兴黄酒源远流长,而近代走向世界的开端是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一举获得金牌,向世界展示了绍兴黄酒的古老与神秘。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