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厂房、酿黄酒、发展旅游,黄陂这个移民村拼搏致富正当时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2-02-18 14:57 回复:0 关注量:187

 

从武汉市中心城区出发,出甘棠高速收费站仅2公里,就是黄陂区六指街道新博村。



新博村,是因南水北调从丹江口市浪河镇迁至黄陂3个安置点中规模最大的移民建制村,经多年发展,先后荣获省级生态宜居村庄、武汉实施“三乡工程”先进单位、武汉市乡村休闲游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全村红火忙不停


据了解,浪河镇搬迁至黄陂的3个安置点中,新博村水土条件最差,位置也最偏僻。如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杨卫国一直在思索,他是新博村党支部书记。


水土条件差,不太适宜种庄稼。新博村765亩土地,整体流转给企业中天东恒做茶园、苗木花卉基地和采摘园,吸纳村民就近就业。



移民安置资金等政府扶持资金,拿来建设工业厂房,引入瓜子厂、护栏厂等,既增加了集体收入,又解决了数十名村民就业。


在新博村,不少村民院前停着小轿车。一些民居前,挂着服饰公司、传媒电商运营中心、书屋的门牌。小小乡村,各种业态丰富。


“我可以信心十足地说,咱全村没有一个闲人!除了不到30个人去北上广深等地打工,每个适龄劳动力都就近就业了。”杨卫国说,从丹江口搬迁至武汉后,村民们就业更加方便、机会更多,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居飘出老家“酒香”

丹江口,古称均州。均州产出的黄酒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曾是宫廷御用酒。


“我们村几乎每家每户都会酿造黄酒。新博黄酒用料精细,工艺考究,保留了均州黄酒特有的香味。”村里的酿酒户刘丙琴说。



随杨卫国走入刘丙琴家中,只见家中放置着十余个大酒缸。春节前,刘丙琴仍每天坚持酿造黄酒,一天可酿超过80斤,每月收入4000多元。


“分户酿制的黄酒标准不统一,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我们村党支部领办,成立楚尚道黄酒专业合作社,村民以黄酒、劳动力入股,合作社统一购进原料、制作、销售,净利润大幅提升。未外出务工的村民也实现了在家就业。”杨卫国说。



在合作社内,统一包装的黄酒摆满货架,香味满溢。杨卫国介绍,目前,新博黄酒已进入扶贫超市、供销社等实体门店。黄酒合作社大幅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增长,2021年,新博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


农旅结合吃“旅游饭”


在发展黄酒产业的同时,新博村还积极推进农旅结合,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今年10月,“田园武当”新博小镇有望开门营业。杨卫国介绍,小镇将注入武当文化,推出武当、少林等主题民宿,打造成具备田园风光、采摘体验、民俗参与、运动健身、生态养老等于一体的康养小镇。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